三江六岸竹影婆娑 宜賓日報記者 王宇 攝
宜賓日報記者 鄧燁
初冬的宜賓,茂林修竹、蒼翠欲滴。眺望三江六岸,處處碧波蕩漾、竹影婆娑。
尋跡宜賓竹元素,可謂俯拾皆是。硬頭黃竹、慈竹、楠竹、雞爪竹、苦竹、綿竹、牛兒竹……宜賓獨特的土壤和氣候滋養著各種竹類植物生長。
在長江、金沙江、岷江宜賓段沿江兩岸,我市共栽植各類竹林達15.90萬畝,占林地總面積的25%,已形成“一江清水,兩岸翠竹”的美麗風景線。
宜長路竹林風景線 宜賓日報記者 王宇 攝
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宜賓大規模實施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工程的時間可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末。2013年,宜賓實施長江生態綜合治理項目,把長江兩岸生態植被恢復與保護列入了重要的議事日程,積極推動長江兩岸造林綠化和森林管護。
據統計,全長192公里的長江生態綜合治理項目,已累計完成投資73億元,建成生態廊道近80公里,親水節點、休閑驛站、公園15個,新增沿江綠地約305畝。
宜賓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切實擔負起建設長江生態首城的歷史使命,以增加長江沿岸和環宜賓道路系統森林植被、提升森林質量為方向,以增強森林水源涵養功能、防治水土流失、改善人居環境為重點,建設了長江水路陸路沿線綠色生態廊道。
在實施長江水系森林專項建設中,我市按照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總體要求,在三江六岸開展了水系森林專項建設,沿江建設護岸林和護坡林。2015—2018年,共建設水系森林11.99萬畝,其中濱江生態景觀林0.14萬畝、提升改造2.85萬畝、鄉村溪河湖庫水系森林建設水土保持林9萬畝,為長江生態大保護作出了積極貢獻。
廣植竹林保持水土、護岸防洪。2019年5月,宜賓實施了《長江廊道宜賓干線段生態修復方案》。同年9月,為了改善生態環境,宜賓市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推進長江綠廊建設的實施意見》,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長江水岸綠廊建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有利于從根本上解決長江兩岸護岸林斷帶缺綠問題,實現應綠盡綠,充分發揮其水土保持和水源涵養功能。同時,可為鳥類等野生動物提供良好的棲息地,進一步保護發展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市林業和竹業局黨組書記、局長雷經緯說。
竹林環繞的興文縣僰王山鎮壽山湖景區 宜賓日報記者 王宇 攝
補植、修剪、深挖撫育、施肥、砍老竹、除老蔸……在長江綠廊建設中,宜賓森林質量精準提升634.79公頃,提高了森林質量和產量,實現了長江綠廊更翠更綠。同時,長江水岸綠廊建設通過以竹為主的造林綠化,以多色調、多景觀樹種合理配置,構建起生態綠廊、產業綠廊、景觀綠廊融為一體的多彩景觀帶,拓展長江沿岸生態觀光旅游,進一步增強廣大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以自然為靈,以竹為魂,以人為本。經過生態修復后的長江公園早已成為市民親水休閑的好去處。與此同時,我市陸路綠廊“宜長興”百里翠竹風景線示范區內,34個景觀節點、134.6公里沿線景觀帶,已成為市民和游客的熱門休閑地。宜賓還推進長竹路、夕竹路、竹海連接線、宜慶路、宜長路、長江綠廊等6條陸路竹林風景線建設。
三江六岸的森林面積增加,森林質量提高,林草植被豐盛起來了,城市不僅被綠化、美化了,生態保護和治理還有效發揮了涵水保土、凈化大氣、減少空氣污染的作用,改善了生態環境質量。
每年11月至次年1月前后,總有上千只紅嘴鷗不遠萬里飛至三江口,時而在江面上低空盤旋,時而迎風自由翱翔,為秋冬的長江首城添加了一道獨特景觀,吸引不少市民和游客拍照打卡。
走在綠色發展之路上,如今的宜賓盡享生態之美。保護好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是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前提,也是守護好中華文明搖籃的必然要求。近年來,宜賓已相繼獲得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省級環保模范城市稱號。站在新的起點上展望未來,長江首城宜賓將繼續強化上游意識和責任擔當,守護一江清水,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