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月談 | 提速鋰礦綠色開發

    半月談記者 李力可 盧宥伊

    2022年伊始,搶鋰大戰不斷白熱化,國際鋰價不斷走高,國內外企業加強鋰礦資源布局,鋰鹽開發加工正處于經濟順周期。半月談記者近期在我國鋰礦資源主要分布區域四川采訪了解到,目前四川鋰礦開發呈現較好勢頭,但仍有待持續推動鋰礦資源綠色開發,完善國內全產業鏈布局。

    57841a1b4dab4801a5ea784520807bfd

    “天價”的碳酸鋰根本不愁賣

    全球鋰礦產能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智利、阿根廷,在供應偏緊、下游需求旺盛的背景下,鋰鹽價格不斷創新高。

    目前碳酸鋰的供需關系仍然較為緊張,自2021年12月27日以來,碳酸鋰報價快速攀升。“有些客戶托關系都拿不到貨,公司根本沒有多余庫存。”一家受訪公司負責人表示,其所在企業生產的電池級碳酸鋰最新成交價格為32萬元/噸,在他看來已經是“天價”的碳酸鋰卻根本不愁賣。

    今年1月13日,智利將5份鋰開采合同中的兩份合同給了比亞迪智利公司和一家當地公司。比亞迪出價約6100萬美元,獲授8萬噸鋰產量配額。瞄準鋰資源的不單單是比亞迪,短短1年內,湖南海利、萬華化學等10余家上市公司跨界進入鋰電行業。

    在鋰電熱持續升溫的同時,全球鋰精礦增量供給卻非常有限,澳大利亞、南美、非洲等鋰礦主產區現有產能目前基本已達上限,絕大部分鋰鹽加工廠將持續面臨原材料短缺的情況。

    作為全球主要鋰礦供應國,澳大利亞多個礦山庫存位于歷史低位,4座主要礦山中3座礦山短期產能基本已達上限。

    南美和非洲在產礦山產能有限。巴西兩座礦山每年鋰精礦產能總計12萬噸;而目前非洲唯一產鋰礦山津巴布韋Bikita Minerals項目目前年產能5.25萬噸,但該精鋰礦不用于電池供應鏈。

    保障鋰供應安全,建立本土供應體系至關重要

    首先,國際局勢緊張增加了鋰礦石供應的不確定性。2021年,贛鋒鋰業進行了4次大規模收購,而10月末,英國收購委員會暫停了贛鋒鋰業對墨西哥巴卡諾拉鋰業的收購。消息稱,贛鋒需滿足墨西哥反壟斷審查或者獲得英國收購委員會的官方授權或監管許可,才能繼續對該公司進行收購。

    同時,全球多個重要產地對鋰資源開發的要求越來越高。在南美,SQM(智利礦業化工)所在地社區向政府請求暫停SQM生產或者大幅削減產量,直至公司提交被認可的環保方案;雅寶近期也出現了工人罷工的事件;智利、阿根廷等鋰資源大國對開采企業的讓利要求逐步提高,未來可能會征收更多稅,提出更多環保要求。

    “在地緣矛盾背景下,國內存在‘斷供’風險,加快國內鋰礦開發能為戰略資源安全提供重要保障。”天齊鋰業常務副總杜明澤表示。在礦石鋰資源占全國57%的四川,當地鋰礦仍有待進一步開發。

    目前四川省設采礦權的礦山共6個,正式投產的只有康定甲基卡鋰礦和業隆溝鋰礦。其他鋰礦目前要么開發停滯,要么處于停產待復產階段。

    “甘孜康定甲基卡鋰輝石礦134號脈目前一期24萬噸/年采選工程處于穩定生產狀態,年產值約2億元。”甘孜州融達鋰業總經理李媛介紹,目前該公司正推進新的采選擴產項目。

    “阿壩州在確保生態安全前提下,正加快推進金川李家溝、業隆溝等在建項目,推動馬爾康金鑫礦業等盡快恢復生產。”阿壩州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郭雄表示,目前在建項目中業隆溝已建成1#礦體露天采礦工程,而李家溝項目已完成前期要件辦理、選廠位置調整可行性研究以及礦區道路工程建設等。

    2

    加強國內鋰礦資源開發完善全產業鏈布局

    據高工鋰電數據,未來10年,整個鋰電池的市場需求將是當前近10倍,預計2025年中國鋰電池市場規模達3500億元,鋰電全產業市場規模超過2萬億元,其中川渝潛在鋰電全產業市場空間3300億元以上。

    我國川西鋰礦礦山基礎建設薄弱,導致優勢鋰礦開發利用緩慢,高度依靠進口。華西證券研報分析,中國鋰礦對外依存度高達85%,行業在出現供給緊張的情況時,資源定價權完全由海外把控。

    受訪基層干部和企業建議,加強國內鋰礦資源開發,是在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提升我國在全球鋰行業的話語權、保障新能源賽道供給的選擇,要進一步加強生態環保投入,做好鋰礦資源開發。

    推進國內鋰礦資源開發需加大生態投入。“要進一步在環境友好型、資源集約型礦山上持續投入,利用新技術開采避免生態破壞,加強開采后的生態修復。”四川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特別助理楊偉平認為。

    優化鋰電產業空間布局、強鏈補鏈,完善配套,做好飛地互補。四川省經信廳工業材料處副處長卿家勝表示,要圍繞能源、土地、環境容量等要素,符合條件的鋰電項目優先列入重點項目名單,并在符合供地條件下優先供地,加強產業基金引導,引導國、省重點產業發展基金向鋰電產業傾斜支持。

    相關企業負責人還建議,加快啟動實施產業鏈整體碳管理進程,探索實施對包括基礎原材料、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銅箔等環節原材料生產、零部件制造、整車裝配和銷售以及報廢、回收和拆解過程等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標準體系建設,減少全產業鏈碳排放。

    編輯:陳根
    責編:文婧
    亚洲人体无码免费视频
  •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